同时,网络安全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调查取证能力,能够在受到攻击后收集、处理、保存、分析并呈现计算机攻击相关证据,为后续的攻击溯源或案件侦查提供帮助。
网络安全人才市场供需仍不匹配
白皮书显示,从人才的需求侧来看,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人才面临严重缺口。以往很多用人单位不仅专业岗位人员配置不足,还有很多岗位是“兼职人员”,实战能力严重匮乏。数据显示,当前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能源行业的需求量位列第一,在细分行业中占比为21%,其次是通信、政法、金融、交通、医疗卫生、网安企业等行业。
预计未来3至5年内,具备实战技能的安全运维人员与高水平网络安全专家,将成为网络安全人才市场中最为稀缺和抢手的资源,加强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行业共识。
人才培养从实践中来往实战中去
网络安全竞赛、实网攻防演练、众测与应急响应,都是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的网络安全实践模式。其中,网络安全竞赛具有强实践性、创新性、对抗性的特点,近年已成为全面检验和提升攻防实战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理念也帮助一线人员摆脱“纸上谈兵”的困境,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更加得心应手。
科学系统地培养攻防实战人才,应首先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攻防实战能力框架,同时通过“竞赛选拔、分类提高、职业引导”的方式,将竞赛、众测、攻防演练、技术分享等方式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攻防人才成长通道。
同时,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借鉴国外经验,提出ASK-P模型,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分为意识(Awareness)、技能(Skill)、知识(Knowledge)、实践(Practice)四个维度,旨在培养多学科融会贯通,具备综合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监制:张宁 李政葳 策划:孔繁鑫 制作:刘昊
我是新时代的兵|“空中长城”的捍卫者雷达兵******
解说: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兵一级军士长刘卫民。这是我们雷达空情三坐标,以脚下的土地为原点,用“方位、距离、高度”编织雷网,经纬空天。
雷达兵,是指以雷达为主要装备,获取空中、海上、地面或太空目标情报的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都编有雷达部队。空军雷达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成内的主要兵种之一,于1950年组建。是国家空中情报预警系统的主体,是守卫祖国蓝天的“千里眼”。
由于雷达的工作机理,决定了雷达兵工作环境的艰苦,我们常年驻守高山海岛等边远艰苦地区,24小时警戒值班。我曾经驻扎在海拔3875米的西南边境的高山之巅28年,和连队官兵一起担负着守护祖国2500公里边境线的领空安全的使命。
“甘巴拉”是我所在部队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品牌。它是喜马拉雅群山中的一座高峰,海拔5374米。甘巴拉精神,是空军雷达站一代代官兵在挑战生存极限,献身国防,扎根边疆的强大精神动力。
解说:雷达情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判断目标不准,就会出现掌握态势不全、判断空情不准的局面,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导致战斗失利。为了练就一双金睛火眼,我一直坚持“敢啃硬骨头”的战斗精神,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入伍第二年我就练就了技术参数“一口清”,开关旋钮“一摸准”的硬功,成为专业尖子。后来,又3次获得基地以上比武竞赛第一,能熟练操作12型雷达,从未发生过一起战备问题,情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创造了所在旅战备安全时间最长纪录。
解说:随着祖国的日渐强大,空军雷达兵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飞速发展,从引进改造苏制装备,再到如今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多功能雷达,已经形成新的预警装备力量体系。我们走下高山,离开原有阵地,鏖战戈壁,东至沿海,西上高原,操纵雷达窥天鉴地,观海听涛,战斗履迹遍布祖国大好河山,每一步都见证着空防预警力量的转型成长。
解说:如今,雷达兵已经实现由国土防空预警向广袤空天拓展延伸,成为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信息制胜的关键力量。在我们雷达兵看来无论在寂寞的山巅,还是在清冷的边关,被部队需要就是一份责任,为国家出力就是一种幸福。
科学顾问:王明志
制片顾问:范文军
编 导:金 赫
动 画:卞文斌
鸣 谢: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出 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