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杨迪为邱淑华送去节日慰问品。(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盲人大院”是民政福利企业原沈阳市互感器厂盲人职工的宿舍,20世纪60年代曾有70余户盲人住在这里。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可日子总是光亮的。杨迪是国网沈阳供电公司郭家供电营业所第14任所长,61年来,郭家供电营业所一直守护着这里,“电亲戚”们定期上门维护线路、维修电器、打扫卫生,为盲人们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走进邱淑华家,杨迪一放下年货,就开启了“电工模式”。他顺着墙上的线路,从电箱、电线到各类电器,不放过一个细节地检查。“刮风下雨必到、下雪必到、逢年过节必到,这是老所长定下的规矩。”杨迪说,“这个习惯保持了60余年,我们要把它延续下去。”
1月9日, 郭家供电营业所员工在“盲人大院”为一户盲人居民完成线路检查后,准备前往下一户继续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盲人大院”和郭家供电营业所的故事开始于1962年。那时,“盲人大院”还是平房,盲人们共用一块电表,算起电费不免发生口角。抄表员刘继增体谅盲人们的难处,他挨家挨户把电费算清楚,“一户不落,一分不差”。
盲人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实在人,也对他产生了依赖。郭家供电营业所了解情况后,干脆让每一任抄表员担任联络员,成了盲人们的“电亲戚”。
几十年来,“盲人大院”的“电亲戚”越来越多,由一代代抄表员,扩大为郭家所的全体员工。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还专门组建了“郭家爱心团队”,盲人们外出办事他们陪同,盲人们缺啥要啥他们代购,盲人们生病受伤他们照料……从最初的排忧解难到而今的呵护陪伴,82岁的佟德禄说:“远亲不如近邻,供电所离得近,有大事小情我们一个电话,‘电亲戚’们保准就会出现在身边。”
从邱淑华家出来,杨迪和爱心团队成员来到“盲人大院”的盲人活动室。墙壁上写有“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的红色横幅,让这里“年味儿”十足。一名志愿者掏出剪刀、推子,凭借老手艺为盲人们理发。几名盲人坐在长长的条凳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他们与“电亲戚”的往事,怎么也唠不完。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三伏天,有一家下水道堵了,咱所的许刚一只手拿铁钩,另一只手戴上手套伸到便池里面,硬生生给‘掏’通了。”73岁的矫淑芬说。
“每年冬天一下大雪,我们还在睡梦中,一听到外面哗啦啦的铁锹声,就知道是‘电亲戚’们扫雪来了。”75岁的盲人大爷肖德仁说,不管雪下多厚,从单元门出来肯定会有一条道;顺着这条道往外走,指定就能到达小区门口……
61年间,“盲人大院”从平房变成楼房,盲人住户从70余户减少至30余户,从年轻力壮变成垂垂老者。“电亲戚”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一批都随叫随到,默默守护在盲人邻居身边。
1月9日, 郭家供电营业所一位员工正在查看盲人居民用电情况。(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下午4点左右,活动室的“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临近尾声。杨迪像往常一样,紧紧牵着邱淑华的手送她回家。独居的邱淑华说,她现在生活有保障,“有了你们这些亲戚来走动走动,就能过个好年,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
李家超:“通关”开局良好 新一年期望拓展更多商机****** 中新社香港2月1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月1日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中总)的春节团拜活动时表示,经历了三年疫情的挑战,香港在2023年迎来全面与内地和国际“通关”的良好开局。未来,特区政府会积极到香港以外访问,同工商界一起向外宣扬香港的营商优势,说好香港故事。 ![]() 李家超发表致辞时指出,香港与内地由今年1月8日开始逐步、有序、全面“通关”,方便工商界及不同人士更轻松地处理在香港和内地的不同业务,随着跨境人流恢复,香港与内地和国际间的合作将会日益频繁,大型的商贸展览、会议、体育盛事、不同赛事以及其他国际级的大型活动,都会陆续回到香港举行,充分展现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角色。 李家超提到,中总在上个月组织了商务考察团,与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一起到越南,促进香港和当地的交流、联系和合作。他希望,中总未来继续为香港企业拓展更多、更广阔的商机。 另外,李家超表示,本月4日,他将会率领香港代表团启程前往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展开他今年第一次外访,全力开拓香港和中东的发展空间,协助香港业界把握经济复苏的机遇,希望帮助中东企业进一步认识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让香港的专业服务在中东和更多“一带一路”国家发挥出来,开创更多互惠共赢的新篇章。 中总会长蔡冠深致辞时指出,“通关”为香港旅游业等带来曙光,防疫政策改变为香港经济注入动力,香港会继续做好投资者、营运者角色,全力把握“双循环”发展机遇。蔡冠深表示,中总会继续进行更多考察活动,继续组织商团出访各地,说好香港故事,不断为香港探索新的商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