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基层“防护网” 守护老年人健康******
老年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兔年春节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首个长假。为守护老年人过好健康年,各地统筹城乡医疗资源调度、织密基层“防护网”,广大医护工作者和防疫人员坚守一线。
春节期间,为了方便老年人及时就诊,福州市公布了多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联系方式。有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联系到家庭医生。这些家庭医生每周会根据签约群众的具体情况,定时走访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为他们送去“防疫健康包”,做一些基础检查,遇到紧急情况,为他们做好转诊服务,保障老年人的健康。
据陈铭介绍,目前她们的团队已签约居民近3000人,老年人有700多人,针对重点老年病患,她们团队分类建立档案,按时随访。此外,春节假期,她们都安排了值班医生,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其中多数高龄、失能、有基础病。为应对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给老年群体带来的防疫压力,沈阳市民政部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养老机构夯实防疫措施。
在浙江省嘉兴,所有养老院在春节期间都加强了防疫管理,全力守护在院老人们健康安全。
目前,这家养老院内居住着120多位老人。院内制氧机、氧气瓶、常用药品等医疗资源储备到位,并配备一位医生和两位护士保证院内正常就医。遇到必须外出就医的情况,养老院按照就近原则,确定对口接诊医疗机构,建立会诊转诊运作机制。
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养老院防疫力量,嘉兴全市民政系统建立工作专班制,建立“日调度”机制,明确专职联络员做好上传下达,每日调度、统计和上报疫苗接种、人员感染、物资保障和医疗救治等情况。
记者:李昂、郭圻、王怿文、李涛
编辑:吴炜玲、王雅璇、何莉、郝瑞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民乐交响,展现时代气象******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民族管弦乐艺术将继续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贯通历史古今、彰显文化自信,奏响新时代的强音。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涵养了风土人情,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样态与精神气质。民族管弦乐艺术是当代中国音乐家的创造,融汇了根脉的传承、包容的胸怀、创新的精神,是中国音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重要成果与典型代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广播合唱团联袂演出,作曲家白浩钰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大河九曲》,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积淀,运用民族管弦乐赞颂祖国的山河壮丽,展示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与风土人情,进而表现中国人的根与魂,展现出恢弘的时代气象。
在民族特色的根基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艺创作才能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接地气。《大河九曲》以表现地域文化为出发点,意在彰显黄河流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质。作品深情描写了青藏高原的肃穆与庄严,若尔盖湿地的梦幻与旖旎,贺兰山下古沙场的空旷与苍茫,胶东半岛的开放与蓬勃……作品用音乐的笔触展现了壮丽山河,挖掘了地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引发听众的无限憧憬。作品最后以男声独唱《大河母亲》呼应主题,将黄河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丽再度升华,深情歌颂母亲河的大爱,引发情感共鸣。
《大河九曲》以民族管弦乐为落脚点,意在展现民族音乐的内涵与魅力。作品参考了民歌、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并选取了宁夏花儿、山西蒲剧、河南豫剧等作为创作素材,运用了民族管弦乐队及具有典型特色的马头琴、板胡、唢呐、打击乐器等,以凸显音乐性格的鲜明。作品中,民族乐器的民间性与时代性得到了恰当的运用与融合。无论是高音板胡的高亢明亮、中音板胡的深情独白,还是马头琴、大提琴深情而自然的流淌;无论是管子与埙的幽咽、深邃,还是唢呐“咔腔”的拟人化表现,抑或是弹拨乐组的点性线条对大河奔腾流淌的形象塑造——民族管弦乐队“吹拉弹打”各声部间的对话与融合在《大河九曲》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体现了民族管弦乐塑造音乐形象的独特能力。
从家喻户晓的《花好月圆》《丰收锣鼓》到格调高雅的《月儿高》《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艺术在传承文化根脉、丰富人们情感世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是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也为民族管弦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民族管弦乐艺术将继续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贯通历史古今、彰显文化自信,奏响新时代的强音。
(作者宋阳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