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年度汉字评选2022”投票于11月19日至12月22日期间举行,共吸引2749人参加。在“团”“民”“青”“守”“创”“庆”“援”“新”“疫”“通”10个候选汉字中,“通”字以749票当选。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活动主办方对“通”字的解释为“无阻碍、可以穿行的”,代表的社会事件为“自新冠疫情以来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商务活动大受影响,市民期盼尽快‘通关’”。该汉字也是2021年评选时得票第二高的汉字。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排名第二位的“疫”及第三位的“新”。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民建联创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表示,疫情下特区政府一直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与内地“通关”,行政长官李家超述职后也为市民带来“‘通关’可以实现”的好消息,“通”字当选为今年的年度汉字众望所归。此外,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市民也期盼在疫情之后香港可以恢复与内地、与海外畅通无阻的交往联系。
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写下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此外,“疫”和“新”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多人投票的年度汉字。分别反映当下疫情以及社会各界期盼新一届特区政府团队带领香港开创良政善治新局面、实现新飞跃。
民建联宣传及公关委员会主席刘国勋表示,此三个字既是香港市民对2022年的总结,也是对2023年的期望,盼望在新的一年实现“通关”、疫情过去、特区政府为香港带来新气象。
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左)、立法会议员刘国勋与香港年度汉字合影。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香港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由民建联自2013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活动让市民观察和反思社会现况,同时借此弘扬中国文化,宣扬汉语内涵丰富、言简意赅及高度浓缩的特性。(完)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 吃过午饭,许蕾照例前往六冲河畔观光步道施工处。河岸边,工人们正拿着锄头平整路面,推着小推车运石头。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观光步道已初具雏形。 许蕾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两个多月前,在北京参会的许蕾接到消息,村里观光步道动工了。刚从北京回来,许蕾就赶到施工现场,鼓励大家争取在春节前完工,“这样就能在春节假期接待游客了。”许蕾说。 化屋村地处乌江上游,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风景区内。这些年,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化屋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红火。“但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许蕾说,村里虽有旅游公路,但未实现人车分流,离河边又远,游客难以近距离欣赏沿河风光。 今年4月,许蕾等村干部和村民们合计,决定沿河修建一条观光步道。从争取项目资金到讨论设计方案,半年多的时间里,许蕾没少费心思。 听说观光步道要修到自己家门口,化屋村村民王光元积极加入施工队。这几年,王光元开起了农家乐。“观光步道修好后,会有更多游客过来,农家乐的收入估计能翻番。”王光元说。 王光元承担观光步道部分路段的施工管理工作,每天工资约200元,普通工人每天也有150元至180元的收入。“为保障村民就近就业,观光步道项目资金的30%用于支付村民工资。”许蕾说。 村里房屋改造也是许蕾的操心事。“结合村民意愿,适宜发展餐饮民宿的,对其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展现少数民族村寨的独特风貌。”许蕾说。 去北京参会,许蕾带了两套展示苗绣和蜡染元素的服饰,让更多人了解化屋村的特色苗绣。还没等许蕾回村,订单就从四面八方飞向了化屋村。 “嗒嗒嗒……”苗绣车间里,村民杨飞和其他工人正忙着赶工。“许书记,200多套订单,我们大约完成一半了。”杨飞十几岁时就学习苗绣手艺,前些年一直在外做水泥工,见家乡大力发展苗绣,她在2019年回到化屋村,成为苗绣车间的一名绣娘。“工资和在外打工差不多,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杨飞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立足化屋村的资源禀赋,我们大力发展苗绣、黄粑、黄姜、黄牛等产业,村里的合作社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许蕾介绍,今年6月30日,合作社给村民分红60余万元,春节前还将进行分红。2021年,化屋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万元。(记者 汪志球 陈隽逸)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